永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永德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德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本文来源:永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23/8/4 16:21:42|点击数:
永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永德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德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3年6月21日永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
县人民政府:
永德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德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情况的报告。会议认为,一直以来,我县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为抓手,党的民族政策全面落实,民族宗教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一步铸牢,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各民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有力推进了全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在创建过程中还存在:发展和工作不平衡、宣传教育不够深入、特色亮点不明显等问题。会议同意这个报告并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高标准推进创建工作
示范县创建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县人民政府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讲话精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条例》,引导全县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增强“五个认同”,落实“五个维护”,紧紧围绕2024年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标,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二、强化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弱项
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积极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着力破解民族地区发展瓶颈,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一是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设施短板。加快实施民族地区自然村通硬化路工程及医疗服务体系(医疗机构)建设,进一步推动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补齐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群众增收短板。紧盯群众增收这个首要,依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果糖茶菜烟畜”和新能源“6+1”产业,确保少数民族群众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围绕就业这个民生之本,依托“六大培训培养”工程和东西部劳务协作及省内协作机制作用,完善县乡村组劳务输出四级服务网络,实现有务工意愿和能力的少数民族农村劳动力应转尽转,帮助实现充分就业,推进各民族互嵌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三、强化宣传教育,营造浓厚氛围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深入开展创建宣传教育工作,让“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思想深入人心。着力挖掘一批先进典型、先进事例,提炼总结创建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引导各族群众成为创建示范县的主力军,讲好民族团结故事,创新载体,通过广播、电视、报刊及网络媒介广泛宣传,提高群众知晓率,营造“人人都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人人都懂得民族政策、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的创建氛围,推动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四、彰显创建特色,突出示范引领
积极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加快建设乌木龙乡石坎子、班卡乡登腮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永康镇康平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等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建设工程。要把全领域创建与重点领域创建相结合,各示范点要对照测评指标体系,在“深、细、实”上下功夫,结合各自实际提升完善,更好地展现特色,进一步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要广泛动员各族干部群众积极参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充分挖掘我县产业特色,把握永德民族文化独特优势,突出特色,创新亮点,树立创建品牌,精心打造一批可供借鉴、可以复制推广的典型,用典型示范,用典型激励,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充分展示永德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共建美好家园的精神风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有关规定,以上审议意见,请县人民政府认真研究处理,并于2023年9月30日前将研究处理情况书面报告县人大常委会。
永德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23年6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