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人大要闻

云南亚练:“打铁”敲出致富路 “车间”架起致富桥

本文来源:云岭先锋网 |作者:罗芳薇|时间:2025/3/26 18:23:41|点击数:|我要评论:(0)

“叮——当,叮——当……”清晨在云南省临沧市永德县亚练乡兔乃村新寨组,叮叮当当的打铁声格外悦耳,铁匠字小红家门口的“打铁车间”里,村民们在打铁流水线上熟练操作着,火星四溅间,淬火的铁器腾起白烟。在这间家门口“打铁车间”里,铁匠们忙碌的身影,一摞一摞成品的铁器,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乡村振兴致富景象。

铁匠铺”里传薪火,打铁技艺“焕新生”

“你看,这一刀下去,刀具的形状就出来了!”字小红边忙碌边解释着,淬火后的刀刃在晨光中泛着青蓝。在自家320平方米的打铁车间里,机器轰鸣、火光闪烁,选料、烧料、锻打、定型、抛钢、淬火、回火、泽油、组装,字小红详细介绍着打制刀具的整个流程。

字小红是兔乃村新寨组村民小组长,也是一名乡人大代表。字小红的打铁技艺是子承父业,他的父亲是一名老铁匠,拥有着多年传统打铁手艺。字小红从小耳濡目染,自幼对传统打铁技艺充满好奇,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实践,他掌握了精湛的打铁技术。2011年,他正式接手父亲的打铁作坊,开启了自己的打铁生涯。

“以前都是纯手工打造,活累不说,产量还低。”字小红回忆道,“现在可不一样了,电气化、机械化、智能化设备都用上了。”起初,字小红的打铁作坊还是传统的纯手工打造模式,每天打铁声伴随着刺鼻的炭火烟雾,生产效率较低,产量也不大。一路走来,字小红不断总结打铁事业发展中的短板和不足,敏锐地察觉到时代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他决定与时俱进,对传统的打铁工艺进行改良和升级。

“咱这打铁,不能一直守着老一套,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前靠手工打造,一天打不了几件,现在有了机器帮忙,效率一下子就上去了。”2020年,字小红引进机械化的打铁设备和技术,打铁车间逐步实现了电气化、机械化、智能化,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年生产量也从过去的小批量生产发展到如今的上万件。字小红对打铁车间的机械化改造让自家打铁作坊“老树发新芽”,开启了一场薪火相传、创新求变的新时代打铁之路。

传授打铁技艺.jpg

“家门口”学习手艺,车间变身“致富站”

机械化打铁车间建起来了,如何扩大生产规模,保障生产流水线的正常运行,成了字小红发愁的问题。他找到兔乃村驻村工作队,说明了来意后,让驻村干部帮忙想办法、出主意。在驻村干部的帮扶和引导下,字小红开始扩建厂房、招收学徒和工人,在“家门口”办起了打铁车间,带着村民们一起打铁,让更多村民学习、传承打铁技艺,保障生产的同时带动周边群众致富。

字小红利用自己多年的打铁技艺,手把手耐心地教前来学习的学徒和工人。“打铁是门技术活,刚开始时,村民们都不会,操作起来也比较慢,但大家都有信心,一遍一遍地学,现在生产出来的产品都非常好。”兔乃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1亩,过去村民们大多依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风餐露宿、常年在外奔波,村民们过年时才能回家看看老人和孩子。字小红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深知,要改变现状,就得把自己的打铁技艺优势发挥出来,依托自己的打铁车间,带动村民们共同致富。他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规划车间生产发展方向,为村民提供更多用工岗位,让更多村民能够在家门口“打工”。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打铁行业。“跟着字师傅学打铁,不仅能学到一门手艺,还能在家门口赚钱,照顾家里也方便。”一位年轻的学徒笑着说。“我们是按计件兑付村民们的工资,干得多领的工资就多,大家的积极性可高了。”字小红介绍。如今,字小红的打铁车间里,长期用工3名,每个村民每月能够领到5000至6000元左右的工资。订单较多的时候,每天流水线临时生产用工至少6至7名,每年临时用工达300人次左右,村民们农闲时候就可以到打铁车间“上班”。“红哥,这月我能拿3800元!”临时打工脱贫户严双柱手里拿着记录本摇晃着,眼角笑出了细纹。“在外面打工,不如回家学门真手艺。”在外打工的字罗才返乡当了学徒。在字小红的打铁车间里20多岁到50多岁的务工村民都有,乡亲们感慨地说:“打铁车间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赚钱,边打工还能边照顾家庭,真是太好了。”去年,字小红的打铁车间兑付村民们务工收入20余万元。

打铁图片.jpg

“守匠心”代代传承,星火燎原“振兴路”

产品生产出来了,如何销售,字小红也有自己的想法。他把儿子培养加入到打铁事业传承中来,儿子协助负责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批发销售打铁车间生产的铁器,保证了打铁技艺的延续和产业的发展。目前,字小红打铁车间生产的产品销售遍布临沧市8个县,以及保山市昌宁县、施甸县等地,产品做工精致、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喜欢。2024年,字小红的打铁车间收入达40余万元。

除了带动村民致富外,字小红还积极传承和弘扬传统打铁文化。他经常组织村里的年轻人开展打铁技艺培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门传统技艺,鼓励年轻人将打铁这门老手艺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同时,他还鼓励村民们将打铁技艺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积极探索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和纪念品,进一步推动兔乃村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通过打铁事业的不断发展,字小红在生产工艺、技艺传承、产品销售、品牌打造上也有了新的想法,他打算引进更新的设备、注册商标、打造自己的品牌,利用当前的网络平台创新销售方式、增加销售渠道,带动更多村民实现家门口务工。

如今,兔乃村凭借打铁产业声名远扬,成为远近闻名的“铁匠村”。字小红的家门口“打铁车间”不仅让村民们的钱包鼓了起来,也让传统的打铁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弘扬,锻造了新时代打铁事业的乡村振兴致富路。

 

用户注意:

1、评论时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法律、法规、规章,遵守社会公德,如实反映情况,不得捏造、歪曲事实,诽谤、诬告、陷害他人,不得发布、传播虚假信息和有害言论。

2、红色*字符为必填项;

 

姓  名:: *
评  论:: *
验证码: 看不清请点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