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德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永德县就业促进专项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本文来源:永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时间:2020/11/16 11:00:38|点击数:
永德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永德县就业促进专项工作情况报告》的审议意见
(2020年10月30日永德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
县人民政府:
永德县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县人民政府关于永德县就业促进专项工作情况报告。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就业促进工作,一是抓组织领导,切实提高就业组织化;二是抓机制创新,搭建稳就业服务平台;三是抓精准帮扶,实施更加积极就业创业政策;四是抓技能培训,提升致富技能;五是抓政策落地,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但是全县就业促进工作中还存在就业排查、失业动态监测机制还需完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培训效果仍应强化提升、服务保障还需创新等困难和问题。现提出如下审议意见。
一、动态掌握就业状况,健全就业创业监测预警机制
一是要明确村“两委”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信息员的职责,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员、“自然村长”的作用,继续逐户逐人开展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力等就业意愿、就业去向、技能工种调查,健全完善乡土人才储备库,做到底数清、数据准。二是要加强对就业统计、失业动态监测,为就业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探索完善失业预警机制,做好停产停薪企业在岗职工思想工作。
二、针对重点群体,落实就业创业举措
一是要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渠道。要积极采取增加行政事业单位编内、编外招收用人计划,扩大招收、招聘“三支一扶”、特岗教师、政府购买、大学生地方项目志愿者等措施,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要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工程,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自主创业积极性。二是要积极帮助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就业。通过加大城镇公益性岗位开发、建立岗位推介、技能培训、上岗就业、权益维护等全过程的就业援助服务模式,确保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实现就业。三是要做好农村富余劳力就业创业工作。要理性对待劳务输出问题,综合考虑群众增收、社会效应、家庭伦理等因素,把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摆在首位,充分发挥“一社双绑”、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现有优势,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点对点对接联系,动员农村富余劳力到相关企业务工,实现人岗对接。四要积极稳妥地做好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把加快现代特色农业、民营经济和第三产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步伐作为促进永德经济发展和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的根本途径,为永德经济发展按下“快捷键”。五要抓实产业转型服务,加大零就业家庭和边缘易致贫户、监测户等就业困难人员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促进更多农村富余劳力和无法离乡、无业可扶的困难群众就地就业。
三、抓实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职业技能
一是要坚持将上级下达的培训目标任务与“扶志扶技”、就业需求相结合,用好用活各行业部门培训政策,分门别类组建培训班次,加大实作性培训力度,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应培就培、能训尽训。二是要积极探索就业创业职业技能培训机制,加强校校合作,加快构建县职教中心现代化“两高”(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就业培训基地建设;持续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政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打造永德劳务品牌。
四、强化服务,保障就业创业
一是要优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县、乡、村“互联网+就业创业”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升服务能力。二是要加快企业党建引领力度,促使企业党群组织更好地服务企业改革发展。三是要推进联合执法监管力度,净化县内就业环境,积极探索与县外人社部门联合执法协作机制,维护外出务工群体合法权益。四是要建立健全创业带动就业长效机制,把推动创业作为带动就业的新引擎,积极鼓励和扶持更多企业和劳动者走上创业之路。五是要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云南省劳动就业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复工复产、就业招聘、创业服务等政策,缩小城乡宣传普及差距,促进城乡就业公平;教育引导残疾人、传染病源携带者等弱势就业群体增强就业信心、激发创业热情,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广泛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
以上审议意见,请县人民政府连同《永德县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全县就业促进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并研究处理,并于2020年12月31日前将研究处理情况书面报告县人大常委会。
永德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2020年10月30日印发